静女
诗经·国风·邶风〔先秦〕
静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。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。
静女其娈,贻我彤管。彤管有炜,说怿女美。
自牧归荑,洵美且异。匪女之为美,美人之贻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娴静的姑娘真美丽,约我等在城上角楼处。故意躲藏让我找,急得我搔头徘徊心紧张。
娴静的姑娘容颜好,送我一枝彤管。彤管有光彩,爱它颜色真鲜艳。
郊野采荑赠送给我,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。不是荑草长得美,是美人相赠的情意异常深厚。
注释
静女:贞静娴雅之女。静:娴雅贞静。
姝:美丽,漂亮。
俟:等待,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。
城隅:城角隐蔽处。一说城上角楼。
城:城墙。
隅:城墙上的角楼。
爱:同“薆”,隐藏。
搔首踟蹰:以手指挠头,徘徊不进。
踟蹰(chí chú
文言常识
通假字
静:同“靖”,文雅和善。
爱:同“薆”,隐藏。
见:同“现”,出现。
说:通“悦”,喜爱。
女:同“汝”,指彤管。
归:通“馈”,赠。
匪:同“非”,不是。
女:通“汝”,指荑。
鉴赏
《静女》一诗,向来为选家所注目。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,也就是说,它是一首爱情诗。而旧时的各家之说,则多有曲解,未得其真旨。最早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静女》,刺时也。卫君无道,夫人无德。”郑笺释云:“以君及夫人无道德,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。德如是,可以易之,为人君之配。”而《易林》有“季姬踟蹰,结衿待时;终日至暮,百两不来”、“季姬踟蹰,望我城隅;终日至暮,不见齐侯,居室无忧”、“踯躅踟蹰,抚心搔首;五昼四夜,睹我齐侯”之句,则反映齐诗之说,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遂谓“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”。所说拘牵于礼教,皆不免附会。宋人解诗,能破除旧说,欧阳修《诗本义》以为“
创作背景
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。而旧时的各家之说,则有多解。最早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静女》,刺时也。卫君无道,夫人无德。”郑笺释云:“以君及夫人无道德,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。德如是,可以易之,为人君之配。”而《易林》有“季姬踟蹰,结衿待时;终日至暮,百两不来”、“季姬踟蹰,望我城隅;终日至暮,不见齐侯,居室无忧”、“踯躅踟蹰,抚心搔首;五昼四夜,睹我齐侯”之句,则反映齐诗之说,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遂谓“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”。宋人解诗,能破除旧说,欧阳修《诗本义》以为“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”,朱熹《诗集传》也以为“此淫奔期会之诗”,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
简析
《静女》是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,为一首爱情诗。此诗叙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过程,流露出男子对恋人性格温柔娴静、外表淑丽的赞美与喜爱,尽显年轻男女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。全诗构思灵巧,人物形象刻画生动,通篇以男子的口吻表现幽期密约的乐趣,其语言浅显,形象生动,气氛欢快,情趣盎然,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,对青年人恋爱心理的描写惟妙惟肖。
季孙之母死
礼记〔先秦〕
季孙之母死,哀公吊焉,曾子与子贡吊焉。阍人为君在,弗内也。美哉!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。子贡先入,阍人曰:“乡者已告矣。”曾子后入,阍人辟之。涉内霤,卿大夫皆辟位,公降一等而揖之。
君子言之曰:“尽饰之道,斯其行者远矣!”
烝民
诗经·大雅·荡之什〔先秦〕
天生烝民,有物有则。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天监有周,昭假于下。保兹天子,生仲山甫。
仲山甫之德,柔嘉维则。令仪令色,小心翼翼。古训是式,威仪是力。天子是若,明命使赋。
王命仲山甫,式是百辟,缵戎祖考,王躬是保。出纳王命,王之喉舌。赋政于外,四方爰发。
肃肃王命,仲山甫将之。邦国若否,仲山甫明之。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
人亦有言,柔则茹之,刚则吐之。维仲山甫,柔亦不茹,刚亦不吐。不侮矜寡,不畏强御。
人亦有言,德輶如毛,民鲜克举之。我仪图之,维仲山甫举之。爱莫助之。衮职有阙,维仲山甫补之。
仲山甫出祖。四牡业业。征夫捷捷,每怀靡及。四牡彭彭,八鸾锵锵。王命仲山甫,城彼东方。
四牡骙骙,八鸾喈喈。仲山甫徂齐,式遄其归。吉甫作诵,穆如清风。仲山甫永怀,以慰其心。
隰桑
诗经·小雅·鱼藻之什〔先秦〕
隰桑有阿,其叶有难。既见君子,其乐如何。
隰桑有阿,其叶有沃。既见君子,云何不乐。
隰桑有阿,其叶有幽。既见君子,德音孔胶。
心乎爱矣,遐不谓矣?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!